最云南·伴手礼的推介一浪高过一浪,云南市民、相关行业乃至政府部门都给予了热切的关注。随着活动的进行,各伴手礼行业究竟有哪些耀眼的品牌、行业真实的现状如何、云南伴手礼如何才能做强做大等问题受到了广大读者、网友的格外关注。从今天起,记者开始走进被推选的伴手礼各分行业,由于机缘巧合,九大仙草之首——石斛首先进入了记者的视线。
上个星期五,德宏州温州商会的副会长陈建满忙得不亦乐乎,因为他新亚洲体育城旁的德斛石斛专卖店的开张,200多个浙江老乡从全国各地赶来昆明恭贺。这个早年来云南做国际边贸生意的外来淘金者,在2011年在梁河县转行当起了农民,他租用了40多亩地,投入几百万种起了石斛,2012年就有了20多万元的收入,2013年更是达到了100多万元。
说起云南的石斛产业,不得不提到一个人,他就是现在的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明志,也就是他的系列举动让云南的石斛遍地开花。2007年,杨明志率先在德宏组织举办了全国首届石斛产业发展论坛,参会的人数虽然只有120多人,但是其所制造的影响力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。当时,参会代表到芒市一个姓余的浙江籍饭店老板家参观,他们家仅仅在馆子的空地上随便种了一亩多石斛,一年时间居然卖了30万元,除了吃惊就是震惊。于是,从有钱的老板到当地农民开始效仿,小规模试种石斛开始暗流涌动。2008年、2009年,杨明志再次连续在云南德宏和昆明举办了石斛产业发展论坛,至今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七届石斛论坛,来参会的人也越来越多,石斛产业的商机被更多的人看中。如果说2007年行业是试水之举,是大着胆子“吃螃蟹”,那么2008年之后已然是蔚然成风。据初略估计,2008年云南的石斛种植面积一年间就达到了近1000亩,而到2013年7月行业迅速发展,云南的石斛种植除昭通、丽江、香格里拉3个州市外,其他13个州市都在石斛上做起了文章,谁也没有预料到,短短几年间,云南的石斛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5000亩,成为了中国石斛种植的最大省份。
“作为九大仙草之首,石斛从过去野生的皇宫贡品,到现代种植的百姓膳食药材,可以说是源于浙江,壮大于云南。”杨明志主任总结道,“在野生石斛几近绝迹的情况下,云南石斛从试种到效仿最后形成规模产业,这是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使然,也是云南农民、外地老板以及大大小小的企业共同培育的结果。喜的是,全国7万亩铁皮石斛云南就占了3.5万亩,而且市场前景广阔。近几年,在石斛行业高歌猛进的扩张式发展中,龙陵成为了‘紫皮石斛之乡’,芒市也取得了‘中国石斛之乡’的美誉,不少地方还获批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但是作为中国石斛最大的产区,一方面半壁江山下石斛消费水平与意识滞后于石斛种植增长。铁皮石斛曾经是大药店的镇店之宝,具有滋阴补虚、生津润肺、轻身延年等功效,与灵芝等传统中药材一样,是中华医药里的一朵奇葩。由于宣传力度不够,大众对石斛的认知度不高,很多人不知道石斛为何物,更不知道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,这也导致了云南每年种植的石斛,八成左右都是浙江、广州等商客收购,没有强力的主动议价权,没有自己的终端客户,最后造成被动接受低价的局面。最为尴尬的是,全国石斛产业8年之后,受政策严管,依然还处于卖原料的初级阶段,而且所卖的原料大多有名无姓,缺少品牌。石斛本来具有‘药、食’的双重独特属性,但目前云南本土仅有极少几个我国食药局批准的保健品‘蓝帽子’,也无加工新资源食品的资格,这就严重制约了石斛深加工发展之路。”
云南石斛种植从曾经的一苗难求,到行业的超速发展,从之前的炒作热到目前的价值理性回归,应该说:云南石斛产业发展正当时。不过,如果行业种植户、企业不规范、不发力,政府不进行引导、支持,那么石斛产业还将继续尴尬下去。